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即日民乐钢琴联合团委“律动音符”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赴大庆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活动由钢琴系辅导员陈怡霖、关天放组织开展。实践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,以“传承铁人精神、关爱银发群体、致敬革命先辈”为主题,深入油田、社区、敬老院等地,通过实地探访、文艺演出等形式,在红色土地上留下青春足迹,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探秘油田现场,在奋斗故事中厚植红色情怀

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从石油工业的奋斗历程中厚植家国情怀,传承和弘扬以“爱国、创业、求实、奉献”为核心的铁人精神,7月8日,实践团走进中十六联合队与中四采油队开展参观活动。

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,师生们近距离观察抽油机运作,了解油田开发的历史与现状。中十六联合队作为大庆油田现代化管理的标杆,其高效的生产流程和严谨的管理模式让队员们印象深刻;而中四采油队作为“三老四严”传统的发源地,墙上“对待工作要严肃、对待人民要诚实”的标语和刮蜡片的故事更是让师生深切体会到老一辈石油人“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”的精神内核。

队员们看着墙壁上的《“三老四严”好》不禁哼唱起这首体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优良传统的歌曲,用旋律呼应这份跨越时代的精神共鸣。

参观结束后,辅导员陈怡霖、关天放组织开展“赓续红色血脉,践行三老四严”主题团日活动。2023级钢琴系本科班郑博什感慨道:“石油工人的坚韧与音乐艺术的执着一脉相承,今后我也会以‘严’和‘实’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练习。”此次油田之行,让“大庆精神”“铁人精神”在青年心中留下深刻印记。
文艺暖心行动,让红色旋律连接代际温情
“律动音符”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开展“文化惠民暖人心,老少同抒爱国情”系列活动,将文化关怀送到基层,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年担当。

7月9日,实践团走进东安社区康乐福敬老院,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心准备的演出。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、钢琴《小小竹排》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经典作品轮番上演。演出间隙,队员们还亲切地与一名退伍老兵拉家常、帮老人整理房间,使敬老院里暖意涌动。




7月11日,“银发新声,青春和鸣”文艺演出在创业城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。实践团与社区老年大学圆梦合唱团同台演绎红歌、朗诵诗词,青春朝气与岁月沉淀交融,展现出“老有颐养、少有所为”的和谐画面。演出结束后,2022级钢琴系本科生杨帆深有感触地说:“以前总觉得艺术是在舞台聚光灯下的完美呈现,但这次走到基层才真正明白,艺术不止于技巧的展现,更是情感的纽带,是能温暖人心、传递力量的火种。”实践团的同学们用艺术架起了跨越代际的桥梁,既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青年一代的关怀与敬意,也深刻领悟了艺术扎根生活、服务人民的深刻内涵。
致敬革命先辈,用鲜活历史筑牢信仰之基
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让青年学子在鲜活的历史记忆中感悟革命精神、厚植家国情怀,7月10日,实践团联合让胡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,开展了“聆听老兵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探访活动,实践团与工作人员一同探望了两名抗联老兵,在与岁月对话中聆听历史回响,感受精神传承。



在101岁的冷爷爷家中,师生们看到军装上布满岁月痕迹的光荣勋章,听冷爷爷向大家缓缓讲述起参加抗美援朝战场的烽火岁月:“当年条件再苦再难,心里那股保家卫国的念头,从来没动摇过。”99岁的崔爷爷谈及抗日岁月眼眶湿润:“好日子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,看着你们这群年轻人有朝气、有担当,我打心底里欣慰。”队员们认真记录着这些鲜活的历史记忆,倍感触动,纷纷表示:“今天能近距离聆听英雄的故事,我们倍感荣幸与震撼。 正是无数战士的英勇奋战,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。 ”
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,更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扎下了根。老兵们用一生践行的忠诚与担当,已化作最深刻的“教科书”,指引着青年一代铭记历史、奋勇前行,将爱国之情、强国之志融入新时代的奋斗征程。

7月11日,实践团走进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,通过实物与影像资料重温铁人故事,进一步深化对铁人精神的理解。
此次大庆之行,实践团以“学、思、行”串联起红色传承的脉络:从油田的奋斗精神到社区的代际温情,从老兵的峥嵘往事到铁人的初心故事,青年们在实践中读懂了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。正如队员们所言,这份经历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,更是一份使命接力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精神,让爱国情怀与敬老美德在新时代的实践中持续发光发热。
文字、图片来源:民乐钢琴联合党总支
编审:宣传统战部(党委教师工作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