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关心关爱困境留守儿童,深化乡村美育教育,7月9日,民乐钢琴联合团委“国乐暖民心”志愿服务团走进鸡东县新华学校开展“情暖童心·乡伴童行”公益活动,通过音乐艺术交流、特色课程观摩、红色教育资源挖掘三个维度,全面助力乡村教育发展。活动由民乐钢琴团委书记王丹阳组织开展。
音乐交流促成长

活动中,志愿服务团的师生们参观了学校艺术社团活动。古筝社团课上,孩子们指尖流转的《精忠报国》琴音悠扬,家国情怀在艺术熏陶中传承;合唱团的孩子们以清澈的童声唱响《红红的太阳》,满是对成长的美好期许。据了解,全校百余名学生中,超半数投身音乐学习,不少孩子同时修习古筝与葫芦丝,小小的手掌在不同乐器间切换自如,眼神里闪烁着对艺术的热忱。
随后,张艺佳、王禹杰、张天澍等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“音乐课堂”,通过琵琶《十面埋伏》、唢呐《西游记·云宫迅音》、竹笛《山野情》等曲目展示,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多种民族乐器。陌生的乐器成为沟通桥梁,城市青年与乡村儿童共触琴弦,在琴瑟和鸣中建立起深厚情谊。
特色课程树标杆

"我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走出去的,现在要让家乡孩子也能感受艺术温度。"作为从新华学校走出去的返乡执教者,孙校长始终坚定地想让孩子们接受全方位的美育教育。孙校长介绍,学校构建了完善的美育体系,在仅有百余学生的规模下,开设了古筝、葫芦丝、腰鼓等7个艺术社团,形成"一校多品"特色。同时,学校更创新打造"蔬菜乐园"等劳动实践基地,构建"音乐+劳动"的五育融合体系,以特色课程与红色教育双轮驱动,为乡村孩子铺就全面发展之路。
红色基因育新人

鸡东县作为东北抗联重要活动区域,《红灯记》等原型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,新华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,将革命精神融入美育教育。志愿者们参观了学校的红色文化长廊,学习新华学校如何通过"红色歌曲大家唱""革命故事汇"等活动,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。同时,师生们也感受到了乡村学校坚守美育初心、深耕教育沃土的担当,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与艺术薪火的责任,同学们纷纷表示,未来将持续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力量。

此次公益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播撒了艺术的种子,更搭建起城乡教育互通的桥梁。未来,民乐钢琴联合团委将持续深化"情暖童心·乡伴童行"公益项目,让美育之光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,在传承红色基因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中,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。
文字、图片来源:民乐钢琴联合党总支
编审:宣传统战部(党委教师工作部)